好久沒去新竹了,周末吃完早餐後,隨即上網訂了火車票,來了一趟新竹古蹟小旅行。
今天的行程是從新竹火車站出發,沿著中正路走,經過了竹塹城迎曦門、影像博物館、消防博物館、新竹市政府,再到新竹市美術館,最後在護城河結束了行程。原本還要去東門街和城隍廟的,可是天氣實在太炎熱了,提前返回了台北。
新竹驛~國定古蹟的新竹火車站,完工於1913年,由當初任職於總督府鐵道部松崎萬長所設計的,建築樣式融入了巴洛克風,加上陡斜的屋頂與老虎窗和獨特的鐘塔,相當具有古意。
迎曦門~新竹古名竹塹,於1827年動工興建竹塹城的四座城樓,日據之後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,只剩下東門迎曦門。迎曦門城樓下段稱為城座,以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,上層城樓原為木造式建築,現已改為混泥土造,也是國定古蹟。
接著來到了影像博物館,雖然在維修還是有開放,可以從側門進入。
穿梭於小巷弄中,終於找到了入口~"~
門票20元,需自備零錢。
昔稱有樂館的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建造於1933年,可容納500個座位,是當時全台灣第一座有冷氣設備的戲院。1945年日本戰敗,有樂館改名為國民大劇院,除了電影放映外,還會舉辦音樂會和入伍徵召等活動,而且盛況空前,成了市民生活鮮明的記憶。到了1980年,在娛樂媒體不斷推陳出新之下,漸漸禁不起考驗,終於在1991年停止營業。之後在1999年3月8日開工整修,於2000年5月21日影像博物館落成啟用開始營運。
館內的文物陳列了放映機、攝影機、留聲機和懷舊海報等65項文物館藏,相當具有可看性。
35釐米的放映機
舊式蛇腹相機架以前倒是有看過~
好多好多的古董相機,其中下圖美製的反射式古董相機,也將近100年的歷史了。
1965年的8釐米放映機~
各種各樣的古董相機,連形狀都好特別。
made in Taiwan的客滿牌35mm放映機及戲院音響喇叭
這是蟒袍~表面上看起來也是龍紋的圖案,但其實並不是皇上所穿的龍袍,五爪為龍,蟒袍上只有四爪,三爪向前,一爪在後@@"
武將出征時所穿,俗稱甲或盔甲。
牆上也有不少彩色和黑白戲曲的照片
可以親自體驗的旋轉動畫平台,是利用視覺暫留的原理所設計的。(一般電影的頻率為每秒24個畫面),用手搖由慢到快,可以看到變成連續動作的動畫。
當年的古董空調
露天放映機的展示,還有傳統手繪電影看板以及古老腳踏車。在農業時代,大家可都是圍在廣場或廟前看露天電影的。
看了這些年代久遠的放映機,也可以讓人想像當年戲院的熱鬧景象,這裡也是個懷舊的好地方。
新竹市影像博物館
30054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5巷1號
03-5319756
經過了警察局,看到牆上的HELLO 119,這裡就是新竹市消防博物館了~
博物館的鐘樓建築完成於昭和十二年(西元1937年),為六層樓的加強磚造建築,是目前全省少數僅存的日治時期典型建築之一。
從左側進入後,會有一個服務台,右邊便是大廳,有消防車的展示。
服務人員告知說,整個博物館能參觀的部分是一樓、二樓左半部和六樓。
首先看到的是很古早的金德號老爺消防車,是台水箱消防車,年份為1976年,造價960000元,搶救過無數火災,還救過很多人喔。
日劇時代的消防車~
打火時的裝備~
滑桿是因為二樓原設計為消防人員寢室,為使消防人員能迅速出動救災而設立的。睡覺睡到一半還要救災真的是很辛苦啊。
火場逃生體驗室我沒進去玩,光用想像的就已經很可怕了。
還可以穿著救生衣和裝備,感受一下消防人員救災時的景象。
到了2樓的CPR訓練區,有模型可以自己動手體驗,也有詳細的心肺復甦術的解說牌。
也各種不同的消防衣的展示~
剛在一樓有看到,出勤時的滑桿。
模型的展示區
從樓梯一直走上6樓,可以看到一些防災資訊、消防事蹟和日治時期的空照圖等圖片或文字的介紹。
鐘樓於日治時期稱為望樓,因為當時通訊不發達,電話也不普及,望樓的作用是讓消防隊員登高瞭望失火冒出濃煙的地方,以便判定失火地點前往救火。並藉由警鐘,召集義勇消防人員,以利消防工作的進行。
登高的視野還不錯,眼前可以清楚的看到新竹市政府。
新竹市消防博物館
30046新竹市中山路4號
03-5222050
新竹州廳(新竹市政府)是一棟二層樓,建築為和洋混和風格,屋頂為東方建築所用木架瓦造斜屋頂,正面的入口處設計也相當的突出。新竹州廳興建於1925年,並於次年年底完成建築主體啟用,之後持續增建和改建,成為今日所見的新竹市政府。
建築古色古香,而且有綠意的陪襯,視覺上看起來就很舒服~
很有歷史的新竹開拓280周年的紀念碑~
新竹市政府
30051新竹市中正路120號
03-5216121
轉角處還有一個裝置藝術,類生態光學冥想屋。
進去玩了一下,裡面熱的和烤爐一樣,只待了不到10秒便跑出來了>"<
新竹市政府旁的新竹市議會,建築上新竹市議會的五個大字是1953年,于右任所題字的,議會前有一座石獅。
接著到了中央路上的新竹市美術館~
新竹市美術館的前身為新竹市役所,在西元1920年,日本政府在台灣實施市街庄制,當時新竹市隸屬新竹州郡管轄的新竹街,辦公廳稱為新竹街役場。1930年代後,新竹升格為新竹市後,新竹街役場易名為新竹市役所,光復之後再交還新竹市政府。外觀是兩層樓的磚造建築,特別的是有日本傳統的屋頂,和西方建築的屋身,呈現出多元的建築特色。
參觀不需要門票,目前所展出的是美的演繹時尚.跨界.當代藝術展,展出日期從6月3日到8月27日。
新竹市美術館
300新竹市中央路116號
03-5247218
最後來到了護城河親水公園,可惜天氣太熱,無心享受這片綠意,只坐了幾分鐘,看著大群的鴿子覓食後就匆促的離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