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的6月10日到6月19日,在基隆開始了城市博覽會的序幕。
賽亞婷請了兩天的連假,有3天都跑到基隆去看城博會,城博會期間,所有的市公車(含接駁車)都是免費的
這3天都是在台北火車站搭台鐵到基隆,之後再轉搭公車到城博會的展場。
雖然博覽會已經結束,但還是用2段影片和文章,和大家分享基隆之美。
DAY 1
正濱漁港、海上美術館
上次來到正濱漁港,和附近的阿根那造船廠、以及原住民會館,是6年前的事了,和當年比起來變得更可愛了!
色彩繽紛的彩虹屋
正濱漁港的歷史悠久,在西元1934年由日本人創造,日治時期是台灣第一大港,目前是一個老漁港了
祖母的海膽~剛從對面拍照時,就很明顯得看到它的存在。走近一看可以發現,是用編織物和金屬做成的,也象徵著基隆海域婦女傳統生活方式的消失,以及討海生活之美。
作者是來自墨西哥藝術家 Lua Rivera,臺灣是他第二個駐村的國家。
漁港雖然已經沒落,但仍有濃厚的懷舊氛圍。看著船隻飄在海上,繩索所發出的嘎嘎聲,好療癒喔~
被親切的工作人員邀請到海上美術館~因為船上的活動空間狹小,參觀美術館的人數控制在6人左右,登船時要帶安全帽以策安全。
海上美術館是有一艘昔為民間美術號的船隻停留在此,作品大部分是由金屬所構成,稱為進行島,探索著抽象的未來。。。
從海上美術館向下展望的市集
工業風格的設計,勾起探索的好奇心。
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~藝術家吳季禎的作品
補小管的燈
原本還想在正濱漁港搭船到基隆碼頭看展,但下起雨來了,只好提前結束了今天的行程
DAY 2
漁會正濱大樓(潮藝術)、基隆要塞司令部、沙灣歷史文化園區
漁會正濱大樓,過去名為基隆漁港水產館,是日治時期基隆漁港旁最重要的漁業行政中心。
建築為2層樓的設計,搭配著長長的迴廊,採光相當的好。
明日之境~呈現許多漁種都滅絕了
天光之間~藝術家鄒曉葦的作品,由在地元素、漁港的廢棄物、五金零件等拼貼而成。
作品區分為兩部份,白天的漁港和黑夜的漁市,藉由光線的對比,劃分出兩種風貌。
流變空間~藝術家郭月女的作品,有迷離虛實的感覺。
彷彿被困住無法掙脫,永遠存在孩提中的記憶。
嗅覺喚起了回憶,彷彿我們就在當時一樣。
很喜歡這段話~
藝術家黃智容的作品~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
除了眼前堆疊的鹽丘,也被陣陣的滴答水聲吸引。
為了夢見海,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。
由好幾個藝術家所做的,文末的影片中會更清楚的呈現。
陳淑強的作品~潮來潮往
將環保回收來的廢棄漁網,在大樓中庭創作,讓人印象深刻。
透抽的指引~彷彿給人們一道前進的方向
基隆是賽亞婷很喜歡的一個城市,有著美麗的山、海元素。
美食店家的介紹
在地咖啡館
基隆要塞司令部
基隆要塞,是台灣日治時代北部的軍事指揮中心之一,1903年在此設立基隆要塞司令部。
日治時期基隆要塞司令部廳舍正面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平衡錘拉窗打開窗戶後,可以任意調整所在的位置。
門口擺滿軍火箱的要塞司令部軍庫
木造建築相當的有歷史感
沙灣歷史文化園區
發現好多水滴
然後就開始玩起來了XD
DAY 3
海上看展(鴻宇海運)
搭乘來自馬祖的鴻宇海運夏日海洋號客船,往返基隆港小艇碼頭和正濱色彩屋,船上有導覽人員解說。
單程400元、來回650元,先到海洋文化廣場買票,買完後等開船,還可以在附近逛逛。
因為第一天就已經到過正濱漁港,所以就買來回票不下船了。
廣場前遇見朱銘的紳士系列,以前也到過朱銘美術館好多次,好久沒去金山了呢
下雨天拍應該會更有感吧
國門展區
主要是進來吹冷氣、等開船XD。
停在碼頭旁的海巡署船隻,沒想到是好大一艘
時代基隆~有留存一些舊基隆火車站的建築
等一下要搭乘的船
在熾熱的陽光下登船啦~
客船航行平穩,完全沒有搖晃的感覺,在座位上一邊看美景,一邊享受現烤吉古拉的美味。
吉古拉 chi-gu-aa,在基隆,金屬管裹上漁漿、烘烤製成,吉古拉比日式竹輪要薄,卻更有嚼勁、香味,成為獨特的基隆名物。
一艘飛彈巡防艦,甲板旁還有直升機的停機坪。
看到這座小登臺,表示要離開基隆港了。
修船廠
即將靠岸正濱港碼頭,很多遊客等著上船呢。
從船上望向色彩屋的畫面
工作人員同意讓我們拍攝駕駛艙
導覽人員說海大的學生,都要在這艘船上實習
基隆地標協和發電廠的三根煙囪
各種顏色的貨櫃~其中最特別的是白色,白色貨櫃都是有壓縮機的,可以保存一些冷凍的東西,像是奇異果或水果等。
船的內部也有彩繪
雖然博覽會的很多地方都還沒有玩到,但美麗的基隆海景,已經讓人流連忘返了^_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