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「火車醫院」之稱的台北機廠,位於市民大道五段48號,佔地19公頃,廠區大致分為4大工區、12個工廠,區內的部份建築也已指定為台北市定古蹟,因鐵路地下化、高鐵路線等的緣故,2012年底已路續搬遷至桃園富岡機場。
從台鐵靚道刊物上得知,只在特定期間開放的台北機廠,因103年台北鐵道文化節,從9月27日到10月26日開放參觀。逛完後才發現,廠區真不是普通的大,如果要將台北機廠詳細介紹,可能要寫個10篇以上的網誌XD,有興趣的看倌們還是親自前來芭。
台北機廠 Taipei Railway Workshop 外觀,後方是101。
正對面是京華城,隔著一條市民大道,感覺上是截然不同的世界>"<
不需任何的登記,直接就可進入參觀。精美的摺頁一定要索取,否則逛完後很快就會忘了
也有解說人員做導覽的服務,時間可以詢問在場的志工人員。
演唱會、兒童劇、交響樂團...還有蘇昭旭、劉克襄講座、小火車的體驗活動等.
簡介中有路線的安排,實際參觀時有大型刊版的動線指引。
總辦公室(歷史建築)
一樓展示了歷代文物,具代表性精緻的木模,從小螺絲,到火車煙囪、汽缸,皆由機械木模鑄造、翻砂而成。
隔壁間是技工養成所、李欽賢和蘇昭旭畫作、火車模型等。
牆上的海報
柴電工場(歷史建築)
主要負責執行各型柴油電氣機車維修,廠區內最大可容納七輛車。過柴電工場後一路都要戴上黃色工作帽,上樓梯是極光邊境的展區,借由流動的光影映射出各種意象。
組立工場(古蹟)
主要做為早期蒸汽機車及後期的電力機車及電聯車之維修廠房,並支援零件之機器加工。志工姐姐還特別強調,上方的鋼架是由H型鋼和卯釘的結構,相當特殊。此工廠為鐵道車輛進入台北機廠檢修時最先進入拆卸,亦為最終組裝出廠試驗的工廠。
蒸汽機車煙囪@@"
以台鐵技工辛勤工作的主題,讓遊客感受勞動階層生活。
組立工廠相當大,記得一定要走到最後,跟著藝術家來趟聲音旅行,聆聽各種不同的火車運行聲。
鍛冶工場(古蹟)
清代1889年劉銘傳時代的蒸汽鎚,至今都還保存著。
客車工場(歷史建築)
位於台北機廠南側,建於1957年,是當時流行的國際式樣建築外觀。主要業務為客車車體之製修。
目前客車工場所停放的,是1978年自英國引進,台灣第一代EMU100型電聯車組.EMU100型是台灣首款引進的電聯車,1978年8月5日起以自強號開始營運。
松山文創園區離台北機廠相當近~
隱藏版景點機器工場,只能在外面拍照不能入內。
小火車軌道,假日10:30準時發車。
露天吊車台~大導演盧貝松執導的《露西》拍攝場景就在這裡。
澡堂(古蹟)
完成於1935年,中央拱型建築加老虎窗,內部有兩個圓形浴池,主要讓員工下班回家前,可以先洗個乾淨。
透過耆老的訪談,技工印象日報寫下了最動人的機廠生活故事。
圓形的浴池造型,是周杰倫電影《天台》的拍攝地,好像在MV看過,時間有點久記不大清楚了@@"
動線最後是台鐵的販賣部,攤位不大但台鐵本舖的東西幾乎都有,我買了吃不膩的台鐵便當。
交通路線指南
捷運路線:國父紀念館站(五號出口沿光復南路北走可至市民大道右轉,步行約20分鐘)
公車路線:京華城站牌(306、266、604、307、279、605、276、205、203、257、藍26、藍10)
京華城生活巴士:市政府捷運站2號出口、國父紀念館5號出口皆設有接駁巴士站牌
首班車為十點發車,平日班距為30分鐘,假日為15分鐘
參觀時間 AM10:00-PM17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