猴硐是每隔一陣子就會來一次的地方。給自己找了理由來走金字碑古道,有一半也是為了想看貓咪。
過介壽橋後是懷德亭,左轉往猴硐國小方向前進。
沿路的指標很清楚,不用擔心會迷路。
除了金字碑古道外,還有大粗坑步道和小粗坑步道可以走。
過淡蘭橋之後便是登山口,從出火車站到現在大約走了15分鐘,橋的另一邊是往大粗坑步道的方向。
解說牌上寫著,淡蘭古道是古人由艋舺通往葛瑪蘭主要孔道,金字碑古道為昔日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。因山路崎嶇難行,常有濃霧,在清代同治六年,鎮台總兵劉明燈巡路至此,在山壁上題七律詩一首,以鎮嚴峻氣候,並貼上金箔,後人稱之為金字碑。
一路上都是在樹蔭底下行走,氣溫仍是相當的高,尤其是在正中午爬山@@"
除金字碑外,草嶺古道上的虎字碑、雄鎮蠻煙摩碣也都是鎮台總兵劉明燈的傑作。
選擇四月份來猴硐還有另外一個原因,為了找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鐘萼木,右上方休息平台旁有兩棵,雖看的到花朵,但都被綠葉所遮住了,只好繼續再向前行。
含苞待放的月桃花
過休憩平台不久,路旁可以看到大片稀有的鐘萼木,卻只能遠望。
傳聞中七年才盛開一次的鐘萼木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與它近距離的接觸。
鐘萼木檔案照片:2012/04/15 拍攝於 半平山~夢。行者場景
階梯一路向上攀升,還真有點吃不消
樹叢旁的山壁上,發現了金字碑的身影。碑上古體字還真不好認,看的懂才怪,上面刻著:
『雙旌遙向淡蘭來,此日登臨眼界開。大小雞籠明積雪,高低雉堞挾奔雷。穿雲十里連稠隴,夾道千章蔭古槐。海山鯨鯢今息浪,勤修武備拔良才。』
緊接著又是一路陡上
終於抵達了奉憲示禁碑,完成了今天的任務。
繼續向前走,可通往牡丹或九份,我選擇原路回光復社區看貓咪。
回程又經過了廢棄的舊猴硐國小,有一大群人在參觀,偷偷靠近聽了一下,解說員正在講腐蝕的牆面結構@@"
猴硐路上遇見的賣菜車,阿嬤用擴音器奮力叫賣著~
阿蝦古早味麵店,新添了嶄新的大招牌,而且還有冷氣座位。點了油麵、陽春麵和豬血腸子湯,份量足、有懷舊的味道。
吃麵時看到了一年半前介紹過、旁邊飲料店所飼養全黑色名叫阿財的貓。記得以前老闆娘告訴我,白天阿財會跑出去玩,算準時間晚上鐵門拉下前回來睡覺,有時玩太瘋還會在外過夜吶。
貓罐頭真好用,可以體驗到被簇擁的感覺
貓與狗@@"
猴硐的貓咪,永遠是這麼的迷人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