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份已經去過很多次了,上個月也才去看夜景,但老街旁不遠處的基隆山,始終沒有爬過,每次逛完老街後吃飽喝足,都只想回家睡覺阿。連續幾天都是好天氣,想想也好一陣子沒爬山了,一方面又想念芋圓的味道,所以這週末又是九份啦~
登山口在九份、金瓜石交界處的隔頂,從九份老街往金瓜石方向走不到10分鐘,對面的馬路邊就看的到。
蛇蟲出沒.....這個告示牌可不是寫好玩的喔
不費吹灰之力剛走幾步就有觀景台,第一次碰到這種情形耶,通常都要累個半死才有美景可看說
基隆山因貌似雞籠而名雞籠山,清光緒6年取「基地昌隆」之意更改為基隆山。基隆山海拔高度約588公尺,是一座錐形死火山,登山步道分主線和支線,主線步行距離約900公尺,支線全長約1180公尺。
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,基隆山形貌多變,側看又似一位橫臥的孕婦,故又有「大肚美人山」之美名。
中日甲午戰爭後,台灣在1895年被割讓與日本,日本當局於1896年頒布「台灣礦業規則」,規定只有日本國民才能經營礦業。同年10月,台灣總督府將基隆山的礦區,以基隆山的南北軸線為界,分為東區的金瓜石礦山及西區的瑞芳礦山(即九份礦山),礦權分屬日本商人田中長兵衛的「田中組」及藤田傳三郎的「藤田組」,而後發展出金九兩地不同的礦區風貌。
這些綻放的小花,沒有特別的鮮艷亮麗,但有著簡單、樸素之美
左邊通往支線,直走是主線,我打算先走完主線,下山再走支線。
基隆山是從我登山走步道以來,碰到過最多蜥蝪的山了,在石頭上跑來跑去的,一路上數下來至少超過3、40隻以上,好幾次也把我嚇的大聲尖叫>///<。有的則是看到我就躲到石縫裡,但整個尾巴都還露在外面,以為這樣我就看不到牠了嘛
步道兩旁都是芒草,往第一個涼亭邁進,不遠處即是第二個涼亭。
3月底的氣溫竟然高到30度,沿途也都沒遮蔭,在涼亭吹著風有說不出的舒服
真的是太久沒運動了,不算多的石階竟走的如此吃力,中途碰到兩個陸客和三個日本人來爬,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日本人一直說きつい,意思是這座山很難爬,還有一個揮汗如雨的把把是抱著孩子上山的,真是太厲害了~
第二涼亭前有個指示牌,先到左邊支線地方拍個照,繼續往主線前進。
看到第三個涼亭和基地台就表示要攻頂啦
基地台旁有一個一一0九號基石的三等三角點
山頂上有360度展望的視野
解說牌上寫著,基隆山是基隆沿海一帶地勢最高的山,當基隆山上雲霧聚集時,基隆就要開始下雨了,因此可稱為東北季風的前哨站。冬季東北季風從北方吹來時較為乾燥,然而在台灣東北角與終年流經台灣東部海面的赤道暖流(黑潮)相遇,季風挾帶暖流形成的水氣,受山勢阻擋時,就形成地形雨,使基隆的雨量充沛,有「雨港」之稱。
可遠眺鼻頭角燈塔、鼻頭角、鼻頭漁港和南雅奇岩
協和火力發電場、基隆港、八斗子漁港、深澳漁港...等也近在眼前
金水公路真的有夠彎的XD
看完美景後就準備下山了
走支線下山會有些陡坡,雖然大太陽地面仍舊濕滑,行走時不可大意
一隻大冠鷲在我頭頂上盤旋,在山下其實就有看到,山頂看忽然變的好大隻,大冠鷲是以蛇、蜥蝪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,感覺上大冠鷲在這裡好像可以吃蜥蝪吃到飽,不過蜥蝪的動作也是很快的吶
這讓我想到合歡北峰的反射板大多了,照片上這兩個反射板都好小@@"
右上方的島是基隆嶼,曾經登島過一次,有興趣的看倌可以點選左側的網址
「基隆山、基隆山,台北的愛人仔放捨我.....」
旋律優美的台語老歌基隆山之戀,便是以基隆山為背景所作的歌曲。
基隆山的步道路徑清楚好走,觀景台也多,更可欣賞到不同角度的絕佳山海美景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