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03/27
從七佳古道入口開始走了好長的一段路,好不容易抵達了傳說中的石板屋聚落
老七佳部落位於屏東縣春日鄉的七佳村,是原住民石板屋保存最完整的地方
坐落於力里溪上源,背後由叢山圍繞,和大自然相互融合
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列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
到現在老七佳仍無架設電力線路,都是藉著點油燈來照亮夜晚
剛踏進這裡一點也感受不到任何商業化氣息,沒有華麗外表的裝飾
卻隱藏著一股沁入人心的魅力,我想這就是它最厲害的地方吧
一方面很感謝導覽"鄭超"帶領著賽亞婷展開石板屋的世界
更近一步的認識排灣族,石板屋
來到這裡,興奮的心情完全寫在我的肢體動作上
好開心~廣闊的石板屋聚落已活生生呈現在我眼前
石板塊比想像中的還要豐富許多
房子高度都特別矮,窗口特別小,一切都是為了禦敵(怕別族的敵人晚上來偷襲獵人頭)
門外掛著整排的山豬牙及山羌頭顱,就像個藝術品般到處可見
屋頂上擺置許多白色大石,也是為了禦敵(遠處看起來像骷髏頭)
以前各族原住民之間喜歡獵殺人頭,為了防止敵人進入
利用這些白石頭來威嚇敵人
另外大石頭也可用來壓石板
通常頭目家的的石頭較大顆,顯示不同於一般平民的尊貴身份
門,窗戶和屋簷下皆有著雕刻藝術表達了生活中的多樣面貌
和排灣族特有的百步蛇及太陽
部落中的石板屋齡,有的已達百年歷史,有些是後來重建的
除了樑柱、房簷是使用木材外,其他全是用石板搭建
賽亞婷從一小窗窺視石板屋內情況,發現裡頭相當陰暗,且散發著霉味,很難想像裡面怎麼住人
但當初原住民因為常常出去有被砍頭的危險,所以生活作息幾乎都在屋內,連祖先死掉也以"蹲葬"在屋裡
這是"求雨石"~有時居民因耕作需要雨水,就會灌水淹過中間的石頭來達到祈求下雨的作用
但水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,過多則會造成洪水氾濫
仔細看這石板屋屋頂還滿像蛇的鱗片
查證過後發現這建築工學當初的確有得自百步蛇鱗片的靈感來建造
由屋脊到屋簷是由小塊逐漸加大,有防漏水的功能~
看到這籃子很好奇它是用來做什麼的
鄭超此時小心翼翼的拿起然後說了一句話:怕裡頭有蛇所以看一下
但它不是用來裝蛇的啦!是原住民婦女綁在腰際上方便採收農作物(例如豆子)的容器
這就是所謂的石棺,深度約有一個人站立舉著手深
內容物除了人骨頭外,上面覆蓋三層夾板及兩層泥土,為了隔絕氧化的氣味
畢竟他們以前都是在石棺旁邊吃飯的...
左邊是破布子,右邊是靈芝
山蘇長在石板屋附近也不稀奇~
手拿的部分(無黑色莖)是可食之處,就算摘掉了上端它還是會繼續生長喔
另外可見葉子背後的成群排列孢子
祖靈柱,可以說是石板屋的骨架,支撐著
一棟石板屋內約有2-3個祖靈柱
目前仍有50幢完整之排灣族傳統石板屋建築,但目前已鮮少人居住,也沒有遇到狗或貓等家禽動物
鄭超說有些搬離這邊的人沒多久就過世了,因為環境不適應的關係
石板上白色部分為發霉,白色成分越多表示屋齡越久
這灰黑色板岩和頁岩,白色是第2-3層頁岩(又叫母岩),顏色較深是第3-4層公岩
南台灣山區到處都有裸露的灰黑色板岩和頁岩,取用十分便利
但聽到要從對山運過來,憑以前的交通和人力是需要花相當多的力氣和時間去完成的
徜徉在這之間莫名感動油然而生,這是我見過最多石板屋的部落阿~~(旋轉中)
這裡就是鄭超的家,目前是他的工作室,他可是個雕刻藝術家喔
也是個中校退伍軍人,很專業的導覽喔!
以下是鄭超正在烤地瓜的畫面,沒想到這看似無用的油桶也能改造成烤地瓜的器具阿
不過這是他花錢請人作的啦@@"
家門口同樣擺上許多山豬牙,還有用樹藤繞成一圈一圈的東西其實是用來當鍋墊的
室內到處都是雕刻藝術品,另外也看了一些來採訪他的報告
除了蘋果日報專訪及吳念真紀錄片外,還有一些學生的專題及研究生的報告
箭頭指的器具原本以為是獵殺野獸用的
結果竟然是殺人用的....說真的這刺槍還滿長的,看起來有點恐怖
這些容器都是鄭超在石板屋底下挖到的唷!
直接坐下來享用麵食及剛烤好的地瓜~
吃第一口麵時有些驚訝,問了鄭超說為什麼煮這麼清淡呢?印象中原住民都是比較重口味的呀
鄭超說:因為血壓太高啦!所以不敢吃太鹹
當場真的笑翻了,還好我也是清淡派的,健康第一阿~
很高興可以在這裡認識鄭超和力里國小校長
一不小心就和他們乾了三杯米酒,發現他們在喝酒時都會有個動作~手指頭先點杯中米酒再像左右兩旁灑
這是虔誠的祭拜祖靈,希望可以保護像車子出去不拋錨的情況等等
老七佳這裡除了有全台灣最多的石板屋外
還有那令人敬畏的:石可見山
下次賽亞婷想去一睹其風采呢!
- Mar 30 Wed 2011 02:48
【旅遊】排灣族文化寶庫.老七佳部落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