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日勞動節的假期,來到了宜蘭縣大同鄉的寒溪村。
寒溪村是宜蘭縣大同鄉人口最多之村,共有寒溪、華興、新光及四方林四個原住民部落。今天就靠著雙腳和公車,來一趟輕鬆的部落之旅。
從台北搭乘車次218普悠瑪號列車到羅東後,在羅東轉運站的第7和第8月台,搭乘國光客運1795號到寒溪。
搭乘了12:25分的那班車,到寒溪票價只要46元,上下車都要刷悠遊卡,車程大約30分鐘左右。回程搭乘了15:55分那班,有3個鐘頭的時間來探索這個村莊。
雖然班次不多,但國光客運1795號可以抵達寒溪村的所有部落,真的是好便民呢
終點站是寒溪(有些班次會延駛到新光部落),所以派出所站就是最後一站。
整個寒溪村都找不到廁所,也沒有任何一間便利商店。到寒溪アカネ咖啡店喝咖啡,店內也沒廁所,說要到派出所借廁所XD。
所以寒溪派出所真的是遊客的救星呢
寒溪巷(寒溪部落)沿路可見原住民的彩繪
寒溪教會~教會設教70周年慶
部落文化健康站,致力於推廣原住民部落的長期照顧
看了導覽圖才發現,這一帶竟然有高達12個露營區
遠遠就看到很美的寒溪吊橋
寒溪吊橋全長324公尺,橫跨羅東溪上源番社坑溪,是縣內最大的鋼索吊橋,橋墩上有色彩鮮豔的原住民圖騰,相當的引人注目,所以吸引我來了XD。
遠方的山林,也讓人心曠神怡呢。
拍完吊橋後先去走神社步道,等一下再來過橋XD。
前一陣子到台東的大坡國小,因為疫情關係沒有開放,寒溪國小也是疫情關係沒有開放
往寒溪國小東側山邊,有一條通往新光部落的健康步道,日據時代的神社遺址,就位於半山腰的地方。
步道兩旁綠蔭扶疏,最喜歡走在這樣的步道上了。
從岔路走往神社
石階上雜草遍佈,周圍的環境有很原始的感覺。
放眼望去第一眼,覺得和玉里神社模樣好像(玉里神社遺址請點我),如果有解說牌就更好了。
石碑上的字跡已模糊不清,最後一行隱約可以看出,用日文片假名寫出的"寒溪"字樣。
原本這裡還有兩座古砲,但已經不復存在了。
步道走到底便是新光部落,好多原住民在路上喝酒聊天
新光巷(新光部落)
沿著原路折返,回到了寒溪巷(寒溪部落)。
底下的河床便道
走過了吊橋到對岸,是華興部落。
刊版上寫著,與寒溪每一次相遇,都有幸福的感覺。。。此地也曾是開發太平山林業時的重鎮呢。
沿著寒華連絡道路,找尋存在記憶中的石頭屋,結果已不復存在,改建成寒碧園民宿了
遠方的桐花綻放著,不知不覺中,已經是五月的桐花季了
回到了吊橋入口附近
寒溪アカネ。一間沒有中文招牌,翻成中文就是寒溪茜,賣咖啡輕食冰沙的店。
寒溪部落長期以來,發展出日語與泰雅語合併的獨特族語,這在原住民部落中,算是相當罕見的。
貓頭鷹在大多數原住民的文化中,是守護神、靈鳥、也是吉祥的象徵。
整個環境有可愛和溫馨的感覺,還有張貼禁菸標誌呢
店內的年輕女店員相當的親切和善,各品項的飲品價格也都超親民的。
很美的手工編織,相當具有特色。
錨與舵的組合,有了海洋的元素~
66號美國國道圖案的座椅
架上有來自寒溪村的泰雅青年呂安(Lema)、和有卑南族和排灣族血統的胡德夫等的音樂創作光碟收藏。
貝殼的吊飾給人清爽的感覺~
點了美式咖啡和黑糖麻糬蛋塔,享受一下悠閒的午茶時光
寒溪アカネ是一間小巧可愛、服務態度非常親切的咖啡店呢
喝完咖啡補足體力之後,沿著鄉道宜33縣走,來到了寒華大橋。
寒華大橋是106年10月間才開通的,原本村內各部落的交通連結,僅依靠寒溪吊橋(僅供人通行)及河床便道,只要下雨一來,交通立刻中斷,寒華大橋的興建,將部落都串連了。
這裡有一間幾度咖啡莊園,再往裡走,便是寒溪農場、古魯林道了,我們在此處便折返。
回程繼續搭乘國光客運1795公車,上車沒多久就一路攀升,到達了四方林部落(自強新村)。
沒有一個人上下車,但清楚的可見遠方有2個部落小孩,奮力的朝著公車揮著手,我也很用力的朝著他們揮著手。
到了羅東火車站後,再搭乘車次229普悠瑪號,又回到熱鬧的台北。
寒溪村是一個很純樸、沒有商業氣息、享受悠閒的好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