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個天氣晴朗的假日,選擇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,來到了陽明山國家公園。原本的計畫只是輕鬆的散心,可是上山後看到了藍天,能見度又佳,不想錯過這個機會,臨時再加碼多走一條步道,也讓我看見更遼闊的美景,以下是今日的行程。
在捷運劍潭站搭乘小15公車到冷水坑,走冷擎步道到擎天崗(1.6km),接著走擎天崗環形步道到竹篙山(0.6km),再走頂山.石梯嶺步道到風櫃口(6.6km),最後走一小段的萬溪右線產業道路和步道,走到外雙溪的聖人瀑布(3km),然後搭小18公車到捷運士林站。
公車在冷水坑遊客中心下車後,直接走往菁山吊橋,牛奶湖之前看過就不去了@@"
從捷運劍潭站坐到冷水坑遊客中心不到50分鐘,算是相當快。早上8點半不到,已經有很多登山的遊客。
看到遠方的登山客往七星山攻頂中,想當年的冷水坑我是穿著雨衣爬七星山的
冷擎步道的簡介~冷擎步道是銜接冷水坑與擎天崗草原的重要步行路線,往園區的路上,會經過園區唯一的吊橋菁山吊橋,吊橋另一側還可以體驗早期軍事碉堡殘存的肅穆感受,最後可到擎天崗大草原,享受壯闊的原野風光。
才剛進入步道就看到美美的落羽松~
菁山吊橋的入口處
吊橋上的視野也很不錯,可以看到綿延的山和溪谷。
冷水坑溪谷~
走出吊橋又進入了綠蔭中
雖然太陽很大,山上的氣溫還是比平地來的涼爽些。
都沒看到甚麼野生動物阿>"<
冷水坑的生態池,望過去的景色也很美,池裡有很多魚。
周圍林蔭茂密,蟬聲不絕於耳,並夾雜著不同鳥類的叫聲,夏天來走還蠻適合的。
抵達觀景台,全部的人都在躲太陽,那美麗的景色就讓我獨享吧XD。
反空降堡,這是早期的重要軍事設施。
山丘地形的雞心崙,係因外型似雞心而得名,以前是駐紮練兵場。
步道兩旁都是芒草,如果秋天來造訪,想必會有不同的景象。
牛舍的遺跡~不過到目前為止是沒看到任何一隻牛啦@@"
林中看到了很顯目的琉球松,琉球松主要來自日治時期的造林運動,當時單是琉球松的造林面積就有233公頃,雖然1993年因松材線蟲災害導致大部分琉球松枯死,依然可在林間見到殘存的琉球松。
在附近找了一下,沒找到解說牌上的造林紀念碑
岔路的另一邊是通往絹絲瀑布~
看到這個黃色牌子表示擎天崗到了,提醒遊客不要去逗弄牛隻啦。
草原上的牛隻還真不少~
每隻牛都努力的在吃草,牠們都不怕曬太陽真好。
偷偷的和牠拍一張合照XD
接著走環形步道,往竹篙山方向前進。
經過了以前廢棄的舊牛舍,目前已改為牧場解說教育中心,並設有簡易解說設施。
印象中連續來過兩次擎天崗結果都是下雨,這次能看到這樣的畫面真是太開心了。
遠方的公車~
沿途又看到了反空降堡~
遠方的紗帽山、大屯山、七星山和七股山都看得相當清楚。
不遠處的最高點也有個反空降堡,那就是竹篙山的山頂了~
山頂的海拔雖然只有830公尺,但因為沒有高山阻擋,視野極佳,還可看見台北都會區的林口台地、觀音山等。
接著要折返回擎天崗環形步道,繼續走頂山.石梯嶺步道往風櫃口。
牛的背影@@"
好多處的欄杆都被牛連根拔起,牠們的力氣可真大阿~"~
擎天崗真的是一個很美的地方呢~
往風櫃口要6.4km,看來又是一番挑戰了
金包里大路城門,是早期限制人們進入城內軍事要塞所設置的關卡。隨著事過境遷,當年城門矮牆已毀壞不見蹤跡,現今的城門為1997年重新建造的。
步道沿路都很平緩好走,不會有特別的高低起伏。
左邊用圍籬圍起來的是磺嘴山生態保護區,必須事先申請才可進入,有興趣者可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官網(請點我)提出申請。
雙扇蕨
抵達了一個眺望點~
此處是頂山.石梯嶺步道上最佳的眺望點之一,有360度的群峰景致,從左到右,竹篙山、擎天崗、七星山一直到小觀音山都依序可見。
解說牌上寫著,這裡是海拔863公尺的石梯嶺,也是頂山.石梯嶺步道的最高點。
好大的一片草原,如果不是天氣炎熱,真想好好地在草皮上打滾。
又走入了林蔭中,蟬聲仍是不絕於耳,大自然美妙的聲音總是這般的吸引人。
柳杉林~
到了海拔768公尺的頂山~
過了大片的芒草之後,視野變得開闊起來。
山海的景觀實在太美了,遠方的島嶼應該是基隆嶼吧@@"
頂山.石梯嶺步道沿途的風景也千變萬化,是條會讓人想念的步道。
山巒之間隨著天空雲霧的變化,多了不同層次的視野享受。
看到了產業道路,離風櫃口不遠了。
防牛隻的出口,做得比擎天崗的又更窄,連我要出去都很擠啦>"<
原來風櫃嘴(口)可以直接開車上來~"~
風櫃嘴的休憩亭,已經坐滿了人,只好繼續趕路了
繼續往小路和產業道路走,會先經過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,有提供飲水和廁所,頓時讓我整個精神又恢復了。
再往下走就到了聖人橋,有小18公車可以搭到捷運士林或劍潭站,班次也不少。
這趟總共花了5個小時左右,也讓我曬黑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