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曾坐過台灣好行的龍宮尋寶東岸線(基隆到瑞芳),從瑞芳出發到深澳漁港,但並沒有繼續地往其他的景點走。最近連跑了2個部落,讓我想起了龍宮尋寶線,有到基隆原住民文化會館這個景點,所以想去看看。在火車站旁的基隆旅遊服務中心前搭台灣好行,或者是坐基隆市公車101號,在和平橋頭(原民會館)下車。
看到了寶瓶星號,好懷念以前在麗星郵輪上晃來晃去的那種感覺。
在原民會館站下車後向前走,會看到藍色橋身的和平橋,不要過橋喔,在橋頭的地方向右轉進來。
不久便看到八尺門漁港旁的阿根納造船廠遺跡,還看到有模特兒在外拍。
幾年前以美國隊長走紅的好萊塢男星克里斯艾文,曾經來台拍攝廣告,地點正是阿根納造船廠舊址。
遠遠在廣場旁便聽到原住民的歌舞聲,於是快步向前衝去XD。
每年的7,8月份是原住民的豐年祭,自己的所在地區也會有小型的慶祝活動,聚集在一起慶祝好熱鬧阿~
來的正是時候,免費的看了一場原住民精采的歌舞表演。可惜的是主持人都是講族語,如果有翻譯會更好啦~"~
過了廣場後,看到了原住民文化會館。
牆上有一些原住民主題的畫作
到門口時當場傻眼,入口處的鐵捲門故障,差點以為沒開,原來要從左側的邊門進入@@"
一進門是服務台和舞台,看到這個拼板舟讓我想到蘭嶼XD
在角落的瞭望台
這個讓我想到吳哥窟的那些石頭雕像@@"
好可愛的原住民美少女刊版~
2F是藝文策展區,目前是燈塔特展。
所列出台灣的17個燈塔我才去過5個~"~
目前基隆市的原住民大約有9000人,其中8000人是阿美族,原鄉是在台東、花蓮,這些原住民多集中在中正區和七堵區。在會館附近有一個濱海社區,是李登輝時代所建的國宅,其中有2/3都是原住民,附近部落的名稱叫奇浩部落。沒想到基隆市的原住民還真多@@"
3F是原住民的文物陳列室
達悟族的漁舟~真想坐看看@@"
高腳的糧倉~是用來防老鼠的~"~
屏風~部落頭目貴族擺飾家具。
原住民的獵具、魚叉
人像禮座~部落頭目貴族擺飾家具
木椅~部落的使用家具,可以用圖騰來辨識家族系統身分。
立石板~部落頭目傳承交接祭典的聖器。
月桃葉席~部落家庭席地而坐的家具。
杵棒~部落搗碎米糧工具,也可以作為敲擊樂器。
盾牌~
希隆舞盾牌~人面像是作為嚇敵之用。
原住民布偶,好想買回家喔~
4F有各族的服飾
原住民服飾不但各具特色,而且也都好美。
圖文飾板的介紹,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原住民的服飾~
以前人下雨天穿的蓑衣,也就是現在的雨衣~
5F是海鮮餐廳、景觀咖啡,因為才剛用餐完不久,就沒打算上去了。
回到了1F,有原民風十足的紀念章,我也蓋了好幾個。
接著走往原住民文化廣場旁的登山步道口
文化廣場位於會館後方坡地,佔地近2公頃,廣場60%為陡峭山坡地。
還好步道有遮蔭,不然這種天氣來走真的會被熱死~"~
從這裡可以通到館內的餐廳喔~
廣場上的木製圓柱雕刻,高2.2公尺,直徑80公分,建造當時只有九族,現在已經是十六族了。
連絡兩廣場的吊橋,目前並沒有開放~"~
文化廣場的石板屋~
木雕文物展廊~
廣場平台~
在平台上有遼闊的視野,可以清楚的看到基隆嶼、八斗子、和九份。
前方黃色的屋頂是中油的廠房,一整個延伸過去都是中油的地。
社寮橋&後面的基隆嶼
往下走有一個觀景台,不久之前奇浩部落的原住民還在此祭拜祖靈呢~
瞭望台~解說牌上寫著,這座瞭望台在文化會館和海濱國宅兩端,有守望相助、守護家園的意思。
回到了文化廣場,再往裡面走,會看到一個隧道。
還記得剛進來所經過的阿根納造船廠遺址嗎?會館的許小姐說,以前從造船廠遺址到隧道都是舖有鐵道的,鐵道也延伸到了金瓜石,採礦後便可以直接運到造船廠。過鐵道後是一些住宅,可以接到北寧路和海洋大學。本想繼續往前走,結果才走沒幾步,對面就傳來兇猛的狗叫聲,而且還有好幾隻,看來這座隧道已經被狗所佔領了~"~
離去時在公車站牌等車,後方的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代金瓜石金礦的主要輸出港,還看的到遠方協和發電廠的三根大煙囪。
105年基隆市原住民聯合豐年祭,於8月27日在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舉行,早上9點到下午4點,到時候會有更大的表演活動喔。
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
基隆市中正區海濱里正濱路116巷75號
會館電話:(02)2462-0810。2429-2427
開放時間: 0900-1700
餐廳預訂專線:(02)2462-5605